张艺谋执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,仍然是他的大场面,大气势这老套路,这在奥运开幕式这样的场合本来没有什么问题。但是,一开场全场排满的有点象麻将桌似的东西着实叫人大吃一惊,张艺谋告诉大家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叫做“缶”。
这就是“缶”吗?哪位专家考证出来的,有实物证明吗?有考古发现吗?至少孤陋寡闻如我不知道。
缶是什么东西?缶就是瓦罐子,就是西北游牧部落盛水的瓦罐子。所以造形声字时缸、罐之类的形旁都是缶。缶在史书中不常见于记载,因为这实在是太平常的生活用具。缶出名,并且于音乐挂上钩是由于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当初秦赵两国渑池会,秦王请赵王鼓瑟,赵王鼓瑟后秦王侮辱性地命秦史官记载“秦王令赵王鼓瑟”。当时蔺相如为反击秦国的挑衅,当即捧缶要求秦王击缶。秦王不肯击缶,蔺相如以血溅五步来威胁,秦王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,“于是秦王不怿,为一击缶。”然后蔺相如从容招来赵国史官,记载道“秦王为赵王击缶”。大致经过就是这样。
这段文字至少有这些信息值得注意,首先缶是蔺相如“捧”给秦王的,而不是叫人抬上来的,如果象麻将桌那样,蔺相如怎么“捧”?其次,蔺相如是随机应变,这个缶是宴会上就地取材的,而不是事先准备的。那么宴会上有什么呢?盛水盛酒的瓦罐还是现成的,而绝不是麻将桌。其三,看来击缶不那么高雅。你看,赵王鼓瑟后秦王是用一个“令”字来体现地位不平等的,说明鼓瑟本身不丢脸。而击缶就不一样了,非得蔺相如用生命威胁,秦王才很不高兴地击缶,而且赵国也只要十分客观地记载下秦王击缶的事实,就足够羞辱秦王了。看来击缶实在是一件不登大雅之堂的下里巴人的事。什么是击缶?也就是游牧部落打猎归来,啃着肉骨头高兴了,用肉骨头敲着瓦罐子打节拍吼几嗓子。这就是秦声,这就是击缶。
中国的影视编导没文化是尽人皆知的事,但是象张艺谋这样惯于伪造历史糊弄民众的还是少见,不幸这样的狂徒还十分走俏。我为中国文化一大哭。
本来应该在开幕式后就写这篇文章的,但是当时大家都像过节一样,不想扫大家的兴。我想现在大家能够冷静思考一些问题了吧。
本文转的是一位不经意邂逅的老语文教师张长霖老师的新浪博客,以下是网址。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fcd5e5e0100a7pk.html原文出处。
网友评论:
张老师,很为您的深厚学识折服,也为您敢于向名人抨击折服。
缶在古代确实是一种器皿,就如同敲铜脚炉盖、敲水桶、敲碗一样,低等的劳动者就地取材,能发出声响的都可以敲击取乐,秦王击缶确实如您所说带有被侮辱性质的一个历史记载。
另外,古代缶还是祭祀之器,穷人没有樽和簋,就用缶来替代,可见缶确实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器皿。
张艺谋就凭想象将缶做成类似鼓的样子,表面蒙上牛皮,实在闹了一个大笑话,拍拍娱乐电影大话戏说未尝不可,竟然在奥运会这样一个带有历史意义的隆重开幕仪式上,忽悠了全世界。
评论